那是稀松平常的一天,阿超参加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会议,却不曾想,这是一款革命性RTK诞生的前奏......
听完了这位大佬的发言,产品经理阿超抑制住了想解释的冲动。回到办公室,立马组织项目团队开会,再次讨论起了惯导RTK的技术方案。他脑子里想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变革!
1、测量环境的变革,谁说这些地方不能测?

李工端着RTK,眼睛盯着手簿屏幕,渐渐走进树林里。
李工抬头一看,发现树林遮蔽了大片天空。RTK是没法测了,随即把仪器收起来,返回去拿全站仪。在路上,李工算了一笔账,这块测区如果用RTK测量,一天就可以测完,如果用全站仪,光测控制点就得半天,整个测完怎么也得2天左右,而且又有个新活要做……
如果RTK能在树林里测量多好!
接下来,我们的测试员带着惯导RTK,深入树林茂密、高楼林立的地方去试一试。
视频选取了树下、高楼之间、屋檐墙角,这几个最常见的恶劣环境,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天空遮挡十分严重,甚至在最严峻的高楼间,高度截止角甚至超过了70°,但是惯导RTK依然能够固定。
2、测量方式的变革,谁说斜着不能测?
张工做市政测量的时候,经常碰见房角屋檐要测。RTK贴着墙就没信号,拿出来精度又不够,当时张工就想,如果有一种RTK,能斜着把墙角的点测了,岂不美滋滋?没过多久,市面上果然出现了倾斜测量RTK,张工迫不及待地买过来用,结果发现测出的结果根本用不了。

目前国内各友商都在用MEMS倾斜测量。原理是用磁场来计算仪器的偏转角,然后算出地面测点的坐标。这个方案理论上可行,但倾斜角度不能太大,而且容易受到磁场的影响,精度很不稳定。
可见,倾斜测量的关键,是精度如何保障?
惯导RTK内置了高精度惯导模块,采用惯导+卫星组合解算,相比较MEMS精度要更高,而且不受外界干扰,据产品经理阿超拍胸脯说,60°以内的倾角,2cm精度妥妥的。到底精度如何,我们通过一段测试视频来一探究竟。
视频中采用了倾斜点放样精度测试,与倾斜点测量精度对比测试,可以看出不管是360°摇晃放样,还是倾斜与竖直的测量结果对比,误差都严格控制在2cm以内,让你斜着就把点测了。
3、测量效率的变革,做个风一样的美男子!

如果RTK测量不用对中,我们能省多少时间?
为了解答这个疑惑,我们做了一个测量竞速测试:
25米,15个点,用普通RTK测量,花费119秒,而用惯导RTK,仅仅75秒。15个点,就节约了44秒,测点效率提升了36.97%。如果你也追求速度与激情,惯导RTK就是你的标配。
4、测量体验的变革,动如虹,疾如风。

涛哥是一名年轻的工程测量员,同时也是一名王者荣耀大神。可是涛哥最近掉段了,说是因为手机太慢,画面常常跟不上他的操作。像涛哥这种游戏高手,一点点延迟,就会影响整场游戏的胜负。
而延迟,在工作中也同样存在。
每当涛哥去放样时,只要他挪动对中杆,就要停下等手簿反应过来,这让他想起了被延迟支配的恐惧。对他而言,流畅的操作和灵敏感知坐标变化,同样重要。
而加入了惯导的RTK,200HZ的超高频输出,就能改变这种延迟,让你指哪打哪。为了测试惯导RTK对于位置变化的感应,我们专门通过放样模式,来测试惯导RTK的灵敏度。
不管是倾斜还是竖直,只要对中杆一动,手簿上就会迅速做出反应,方便你更好地操作仪器。这对于RTK用户而言,能够极大提升测量放样时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