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个个赛程,每个人都有机会拿自己的冠军!
——刘翔
连续两届荣膺华测集团年度优秀员工,长期担任华测技术支持部经理的马飞就是这样完成一个个赛程,拿到了自己冠军的突出典范。
初来乍到
2004年的12月,已是隆冬季节,这年上海的天空飘下有史以来少有的一场大雪。马飞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来到了上海华测研发中心,担任技术支持工作。
踏着寒冰来到上海的马飞,也许注定比其他人要经历更多的坎坷与磨难。当时,华测的一款新产品正进入研发冲刺阶段,许多关键的技术指标亟待突破,先前的研发人员也在一些问题上遇到了瓶颈。算是临危受命吧,马飞被指派担任新产品的后期测试工作。
测试工作看似是收尾工程,然而却并不轻松。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测试工作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每台设备生产出来的时候,马飞的心里就盘算着如何寻找最恶劣的环境,规划最复杂的作业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下测试设备的各项指标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
新产品的演示测试大都是在河南开展。
三九寒天,河南已是滴水成冰。
每次把产品装上车,准备拉到野外进行演示测试的时候,马飞心里可是矛盾得很:天气越恶劣,越能展示机器的性能是否达标;但几个大活人,在刺骨的寒风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可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如果你愿意在三九天的寒风里,驱车来到北方的野外,你就会时常看到三五个年轻人,抱着冰凉的铝合金脚架在忙碌的选址,架设天线,安装电台,拿出早已动僵,似永远无法展开的手指,打开手簿,测试参数。由于当时的手簿是按键设置,无法带上手套进行操作,每场演示下来,手指似乎已经不属于自己了。
尽管如此,挫折也并不会更少一些。由于是初来乍到,对很多技术参数还不是很熟悉,加上产品研发还处于攻关阶段,这一阶段的演示大都已失败告终,产品研发也没有取得预期的进展。马飞觉得很是沮丧。直到2005年的春天,几个关键的技术指标取得重大突破,这款新产品的测试也一路顺畅起来,几乎每台出厂产品都能完成演示指标。
初露锋芒
当风把水气吹起,落下来成了一粒冰的时候,一年又过去了。
2005年的1月在天津发生的一件事情,永远让马飞刻骨铭心。
180公里的路程,10套仪器,四天四夜,每当说起这些数字的时候,马飞总是如数家珍,脱口而出。
这是铁道院的一个大型项目。设备是交到了客户的手里,然而工作却刚刚开始。由于客户以前从没有使用过类似的产品,对如何使用仪器,如何获得数据没有把握,马飞此时被推到了第一线:担任全部设备的安装测试工作,一定要把铁道技术人员手把手教会,可完全独立开展工作为止。
又是一个寒冬,又是零下几十度的北方郊外。
天空飘着雪花, 四处白茫茫一片。180公里的距离,到处是荆棘,到处是水洼,背着几十公斤的仪器,一路走,一路测。
这时的马飞虽然对测试安装已驾轻就熟,但环境条件这么复杂,工期紧,任务重,客户方临时要求加入一些新的软件系统,测试非常规数据。马飞他们还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唯一的办法只有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给客户一份满意的答卷。
白天顶着风雪安装设备,晚上蜷在帐篷里分析数据。第一天,第一夜,第二天,第二夜------四天四夜没睡个整觉,马飞他们终于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圆满的完成了所有的设备安装,数据测试工作。
马飞后来回忆说:“现在想起当时的情景,真的很难想象,我会在那样的环境里奋战四天四夜,如痴如狂,那样的环境如果拿到现在,也许象四年一样漫长,可当时没觉得怎么漫长,可能是人在那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其他的所有感觉会暂时失灵。这件事我永远都会铭记在心,经历此事,以后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
都说经历是一笔财富,敢问谁又能说不是呢?
初展羽翼
随着华测展品的一步步走向成熟,马飞身上的担子也在逐渐加重。2006年初,马飞正式担任华测集团技术支持部经理。
这个时候,华测集团所承接的很多项目对中国甚至对世界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比如东海大桥的测试定位工作,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挑战。
马飞又是走在最前面的那一个。
从查找相关资料,到熟悉测试环境,到与项目配套产品的研发,直至设备安装协调,马飞又经历了一次冰与火的洗礼。
东海大桥项目结束后,我们问马飞,在项目中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他轻松的笑笑说,还是那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最大的困难就是要不断去更新知识系统,跟上时代需要,“学习”二字是一刻也不能放松啊!
采访结束了。从马飞自信而从容的笑脸上,我仿佛看到了一只正矗立在巢边,将展翅翱翔的雄鹰,辽阔的天空将是他永远的家,让我们一起祝愿他越飞越高,越飞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