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极昆仑站前使用华测仪器的科考队员
4月10日上午10时,上海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泊岸的中国“雪龙”号船上船下彩旗招展,整个码头人声鼎沸、鲜花锦簇,隆重迎接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归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出席欢迎仪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考察队凯旋表示热烈祝贺,强调要继续扎实推进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能力建设,为人类和平利用极地作出新的贡献。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上海市副市长沈骏在欢迎仪式上致辞。
本次远征南极科考活动中,科考队员携带了华测X90、X91和X300各一套,这批仪器主要用于南极内陆冰盖的测量测绘工作。
据了解,围绕着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科考队设置了一个长200公里、宽30公里的矩形区域,在这个矩形区域的边界上,每隔5公里,布设一个主要用于观测冰盖运动的花杆,考察队员们将其称为“中国墙”。此次科考,队员使用华测仪器增设了GPS点8个,加密了“中国墙”。同时,他们还在站区对新建设的科考设施和站区建筑进行了补测和修测,为未来以此为中心设立“中国保护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科考队员介绍说,华测GNSS在测点过程中表现卓越,特别是简单易操作,定点定位速度快,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科考队员节约了许多宝贵的野外作业时间。科考队员还特别提到,华测仪器在南极极端低温的环境下表现良好,初始化速度不到一分钟,精度高,性能稳定,电池工作时间长,完全满足科考活动需要。
据悉,此次远征南极的华测X300 GNSS接收机采用的是华测公司自主开发的OEM 主板。X300在南极地区极端低温环境下仍工作正常,充分表明了华测公司已完全掌握了测量型GNSS的所有核心技术,同时也宣告了由中国人掌握核心技术的测量型GNSS设备完全可以媲美进口仪器。这一切也表明了华测公司“振兴中华测绘天下”的伟大夙愿已初步实现,并且,伴随着“中国制造”的全球化浪潮,我们坚信,国产GNSS在世界范围内一定会成为主流设备,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
相关链接:
第26次南极科考自去年10月11日从上海出发,至今年4月10日返回上海港,历时182天。“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安全航行3.2万多海里,6次成功穿越西风带,又一次创造了航程记录。考察队由249名队员组成,来自全国70个单位,先后执行了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物资补给以及人员运输、大洋考察和考察站建设改造等任务,首次派出昆仑站与格罗夫山两只考察队执行南极内陆科考任务,共执行科学考察任务59项、南极后勤保障工程项目21项。目前,仍有30名越冬队员坚守在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开展近一年的气象、生态、极光等科学观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