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西虹桥,你首先会想到的是“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可实际上,西虹桥还有一样东西名扬天下,那就是一座集聚北斗导航项目、企业和人才的园区——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自2013年底运营以来,该基地的创新孵化区已引进6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处于北斗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在园区内可实现“强强联手”。
创新孵化区占地约57亩,周边是高级别墅区。青浦区政府如果将这块地用于建别墅,光土地出让就可收入10亿元左右。但他们没有这么做,反而投资近7亿元,将国内有潜力的卫星导航企业集聚于此,欲在北斗高科技领域实现突破。
五年产值就会翻番的朝阳产业
在当前的信息服务时代,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异军突起,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打破全球卫星导航单一化的重要一极。
那么,对于西虹桥乃至青浦来说,舍弃造别墅,投入搞孵化区,“舍”与“得”孰大?园区管理公司——上海西虹桥导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坚认为,这笔投资是值得的。他向记者展示了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的分析数据:预计今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年产值将超过2250亿元,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该产业的国内用户规模将达到世界第一,年产值超过4000亿元。
在上海市政府部市合作以及国家北斗示范工程建设的重大机遇下,青浦区主动对接,充分依托虹桥商务区的区位、交通和会展等优势,制定综合配套等专项扶持政策,大力打造北斗西虹桥基地,构建北斗产业技术高地,推动北斗智慧城市应用示范工程,助推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除了打造全产业链,基地还与上海交大、武汉大学、国防科大合作,在园区内建立了“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融合创新联合实验室”和“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引导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发前沿技术产品。
画城市测桥梁助耕地
一部其貌不扬的小车,价值十万余元,等它装上了“眼睛”——全景相机、激光扫描仪,“耳朵”——传感器、导航天线,再加一颗“智慧心”——北斗导航系统,身价就翻了五六十倍。依靠它,测绘人员能“画”出整个城市的面貌。
小车的学名叫移动测量车,上面搭载了三维激光扫描仪,技术人员不用下车,边开边扫描,利用北斗导航系统,每秒扫100万个点的经度、纬度、高度,用“点云”就可以直接处理成精度为1-3毫米的3D模型。“一座城市大到高楼、小到地下水管,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画’出来,对基础信息采集非常有帮助。”研发单位是2014年3月入驻园区的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在上海北斗导航和位置服务企业中,华测产值排名第一,产品销售遍布上百个国家(地区)。该公司总经理朴东国说,运用导航产品,可以建立智慧城市数据库。比如,市政消火栓、路灯、输电杆塔、雨水井、污水井的精确位置都能准确探知。华测公司还开发了精细农机自动导航系统,农机是直行还是转圈,工作多长时间、多大面积,都由系统指挥,可实现24小时无人驾驶。
在上海,以打造“北斗硅谷”为目标的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初露锋芒,国产导航卫星产业的应用从“高大上”到“小而美”,与消费市场渐行渐近。每一项北斗在产业上的应用都是潜心研发的结果。朴东国认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青浦区还是看得远。
北斗西虹桥基地的建设,将使老百姓真正用上自主导航系统,体会到北斗进入生活带来的便利,按照李坚的说法就是通过“北斗+”,进一步带动各行业的发展,激励企业创新研发的积极性。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是一个高集成产业,不仅与通信产业、互联网产业相互促进发展,还可带动本地制造业、综合数据业、大众娱乐业等产业的发展。
愿景是世界闻名“科技之城”
据了解,在过去一年的发展中,北斗基地空间受限成为发展瓶颈,在青浦区委、区政府的努力下,在继续推进高泾路园区扩建基础上,提供高光路工业办公房产作为新的北斗园区用房。目前高光路园区2号楼已完成建设,近期将举行园区开园、企业入驻、院士服务中心挂牌、区北斗产业政策发布、专家咨询会等活动;高泾路园区的扩建工程有望2016年底前竣工交付使用。
按照相关规划,北斗西虹桥基地力争在高光路园区引进2个上亿产值的企业和1个GIS企业、1个研制生产大众应用终端的成熟企业,以及20个以上小微企业,并为高泾路园区的扩张积累新的企业资源。目前上海最具潜力的北斗龙头企业已经入驻北斗西虹桥基地,本地首家导航上市公司也可能在未来三年内诞生,一些行业应用业务板块正在落地洽谈中。北斗导航产业投资基金能够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下一代高性能北斗芯片的研制也在北斗西虹桥基地铺开,未来两年北斗西虹桥基地将在产业链建设上更加完善,愿景是建设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导航和位置服务科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