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独家 | 林鸿:新型基础测绘,广州人要喝“头啖汤”-华测导航

华测导航-用精准时空信息构建智能世界
提交成功 X
您的反馈我们已收到,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7:30.
若有紧急问题建议拨打400-620-6818 ,谢谢!
确定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测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独家 | 林鸿:新型基础测绘,广州人要喝“头啖汤”
作者:    时间: 2021-09-03    浏览量:1776


型基础测绘专题


自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明确提出以来,相关实践如火如荼开展。华测导航公众号围绕相关话题推出专题内容,邀请业内资深人士分享经验与观点,敬请关注。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林鸿


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龙头城市,尤其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进取精神一直是广州人的宝贵品质。在新型基础测绘领域,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下面简称为“广勘院”)当然不能落后,正在努力尝试打造新型基础测绘的“广州模式”,要喝“头啖汤”(粤语地区通用的民间俗语用词,意指“争当第一人,敢为人先”)。“对于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的研究与搭建,我们不仅在应用领域推行的早,而且现在和将来都会做。”广州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林鸿说道。


“应用才是硬道理”


2019年1月21日,自然资源部批复武汉市为全国首个新型基础测绘建设试点城市,随后一批城市和省区均开始了试点建设。这标志着新型基础测绘工作正式提升为国家政策,但究竟如何理解和发展新型基础测绘却依旧有待探讨。


在林鸿的理解中,新型基础测绘可拆解为“新型”+“基础测绘”, “首先它是基础测绘,还是要回归它原来的位置:前期性、公益性、基础性特征,这也是《测绘法》规定。”林鸿认为,基础测绘无论如何改变,本质属性不能变,新型基础测绘应对传统基础测绘继承和发展。


所谓 “新型”二字是耐人寻味的重点,林鸿认为“新型基础测绘=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用了一句简明扼要的话加以诠释:“新型基础测绘就是采用新的设备,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重点是新的服务。”相比于传统测绘,如今测绘领域可使用的设备更为丰富全面,地上测的、水上行的、天上飞的,应有尽有,可谓覆盖海陆空。技术进步进一步催生了测绘产品更新,“但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最终要落在你能提供什么样的新服务上,应用才是硬道理。”



 “应用,要回归到自然资源部‘两服务、两支撑’定位上,其中‘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又涉及‘两统一’职责,其中就包括自然资源所有者管理和国土空间管制两大职能。在此链条下再进行分解,自然资源管理又可拆解为自然资源的调查、监测和评价,包括确权、有偿使用等。再分解下去,落到广州市局的调查处、确权处、权益处……。如此一来,将会看到测绘地理信息在其中究竟发挥怎样的数据支撑作用。同样,国土空间管制亦是如此。”


早在2009年,广勘院就已在基础测绘的应用服务领域迈开了大胆尝试的步伐,首先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标准和生产软件,增加构面、道路中心线等要求,然后启动大规模的数据整理,虽然作业部门叫苦连天,但确实提升地理信息服务水平,也大大提高今天的地理实体自动提取转换率。2017年,广州成功入选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唯一试点城市,广勘院负责编制广州国土空间规划,测绘专业配合规划专业开展“全域数字现状一张图”工作,将收集的社会、经济、文化、人口等大量非结构化的数据“落图”,也就是空间化,并以“数据超市”方式提供,改变以往仅提供“4D”产品的服务方式。“那个时候还没有提出‘两服务、两支撑’这个定位”,林鸿说道。


这几年,广勘院负责或参与广州市许多重大项目,包括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城市信息模型(CIM)、基于BIM工程报建、城市体检、城市更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通过与院内相关专业的合作,测绘专业深刻了解到他们对测绘地理信息的需求和诉求,使得我们对新型基础测绘有更深的认识。



紧锣密鼓的新型基础测绘研究


在新型基础测绘这条路上,广勘院始终步履不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新型基础测绘的相关研究。对于新型基础测绘,已经很少参与项目管理的林鸿却十分上心,亲自牵头负责。2019年年底,林鸿成立了专班,对自然资源部关于新型基础测绘的文件进行学习、解读,并加强与试点城市上海、武汉的交流,学习他们先行先试的先进经验,同时每周必定组织一次新型基础测绘的研讨,亲自参与制定各项具体工作。


2020年3月,广勘院制定了新型基础测绘实施方案,以地理实体为核心,按“1+2+3+N”开展新型基础测绘研究和实践工作。其中“1”是制定一套新型基础测绘标准规范;“2”是两个体系,一是包括数据获取、管理、处理和实施的生产体系,二是产品体系,包括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三维实景中国、时空云平台等;“3”是三个课题:设立数据生产、数据管理、应用服务三项关键技术的课题研究;最后的“N”就是围绕“两服务、两支撑”做的“N”个应用,并选取广州核心区(新中轴线+琶洲岛)、南沙、从化三个试点区域。


 


关于地理实体的生产,林鸿认为要打通“正逆”两种技术路线点。所谓的“正向”,就是一切从零开始,通过“空天地”各式测绘技术,开展新型基础测绘。而“逆向”则意味着在存量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再构建。“广勘院这两条路都必须要进行探索,具体如何实施值得我们研究。”林鸿说道。


做好新型基础测绘,广勘院在数据积累、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具有特点。


第一,广勘院作为一个综合院,拥有天然的专业融合背景。一直以来,广勘院始终以服务政府为宗旨,积极参与广州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适应政府的需求,让广勘院在专业融合方面始终处于全国前列。


第二,广勘院深耕本地多年,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经济、产业、文化、人口数据。未来,若能发挥地理实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不动产数据库连结在一起,必将在城市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运营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极大提升测绘地理信息的支撑力。


第三,广勘院负责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该平台已成为广州市唯一、通用、权威的时空数据平台,面向广州全市、区、街镇、村或社区约3200多个部门、11000多个用户,在各委办局及各区的应用服务超50+,提供基于时空大数据的五大服务和五大引擎。这为将来新型基础测绘成果的共享提供基础。



20年后似曾相识的困惑


每当谈到新型基础测绘,尤其遇到技术瓶颈或困惑时,林鸿很自然联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数字化测量。当时大家都只会用平板测图,手工绘图,也就是所谓的模拟测绘,而数字化测图最初采用“经纬仪+皮尺”外业采集,内业由计算机绘图,效率极其低下,当时也是很困惑的,后来随着测绘技术的进步,陆续出现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平板等,才形成数字化测绘的技术体系。现在又处于探索阶段。


“新型基础测绘乍看上去好像并不复杂,但随着你了解越来越深入,你会发现很多东西并没有那么简单。目前一切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林鸿说道。他以地理实体为例,其定义比较清晰和统一,但实施起来,就面临地理实体分类分级的问题,要考虑它的颗粒度、精度、更新等诸多要素,如此一来,就没有所谓的“简单”。


 


困惑是多方面的。如何界定新型基础测绘与专业测绘(地下管线探测、地籍测绘等)的边界也是一大困惑。林鸿认为,新型基础测绘的顶层设计、理论体系、技术标准、应用服务等等,都需要探索,上海、武汉作为试点城市,已经提供很好的样例。“广州虽不在国家试点行列,但作为一线城市,我们应结合广州的实际,开展新型基础测绘的试点工作,提供‘广州经验’,与全国同行一起,提升基础测绘支撑力,实现测绘地理信息的转型升级,这也是自然资源部提出并鼓励在全国开展新型基础测绘试点的原因。”



推荐新闻
Recommended news
热点新闻

联系方式

服务热线

400-620-6818

QQ在线客服1
QQ在线客服2
  ©2003-2023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沪ICP备05031441号-4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3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