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当选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华测导航在此致以热烈祝贺!
杨长风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长风,现任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航天系统总体技术与工程管理专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主任、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等重要职务。
杨长风总设计师长期从事遥感、通信、导航等多类航天系统建设推广工作,是北斗系统主要总体设计者和工程管理者,为建成世界一流北斗做出重大贡献。杨长风总设计师主持创建了以 Ka 高精度星间链路、全球异构混合星座为核心的卫星导航新体制,使北斗性能比肩、功能超越 GPS,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创建了“组织协同、技术创新、竞合统筹、质量控制、精稳运行”五位联动体系化工程管理模式,超前超额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彰显了“中国速度”;创建了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北斗+、+北斗”新模式,构建北斗应用服务生态链,打造了“中国名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获钱学森杰出贡献奖,出版专著2部。
--- ---
值此之际,我们转载《中国新闻周刊》对杨长风总设计师的部分访谈内容如下:
杨长风:北斗系统让中国时空信息掌握在自己手中
发于2020.12.14总第976期《中国新闻周刊》
当外卖小哥穿越城市车流将食物从餐厅送到你的手上时,他的行动轨迹会完整地记录在外卖软件的地图上。“800米,600米,50米”,看着目标越来越近,似乎能消解等待食物的焦虑。
现代生活对各种位置信息的需求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智能终端内置定位芯片无时无刻不在接收太空中导航卫星发出的服务信号。而现在,在全球范围内的任意区域、任意时刻都可以同时观测到8颗以上的中国北斗导航卫星。
“高精度定位是北斗系统的一大特色。”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说,目前公布的全球范围定位精度是优于10米,实测的定位精度2~3米。配合更强大的地基增强系统,可以提供毫米级、厘米级服务,广泛服务于桥梁形变监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
今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距离北斗一号工程立项已经过去了26年。在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被其他国家实施技术封锁,就会面临“卡脖子”的困境,北斗系统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关键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北斗系统攻克了星间链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百分百国产化。
“作为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北斗系统的研制与建成,对我国时空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杨长风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掌握了时间和空间,就控制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基础信息。卫星导航系统是当今最重要的定位导航授时手段,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基础,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一定要把握在自己手中,是绝对不能受制于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