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RTK都还觉得新鲜,
现在,
即便同时拥有激光雷达和无人机,
内心也不会有丝毫波动,
甚至觉得索然无味。
技术装备发展迅速,
让室外的环境的快速三维重建成为可能。
但是!
在室内或者地下空间
这种没有GNSS信号的区域,
目前还没有一种靠谱的方法,
能够快速实现三维重建。
在没有卫星信号的区域,怎么测?
这就不得不请出我们今天的主角——
而SLAM技术的出现,
让这些区域的精确定位与信息采集成为可能。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SLAM。
它的全名叫做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翻译过来就是同步定位与建图。
它可以描述为:
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从一个未知位置开始移动,
在移动过程中根据位置估计和地图进行自身定位,
同时在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建造增量式地图,
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定位和导航。
——《百度百科》
我知道看到这里你一定晕了,
用人话翻译就是
一边计算自身位置,一边测绘制图。
“SLAM怎么在室内定位?”
SLAM在室外是通过GNSS/INS(卫星导航+惯性导航)
解算获得姿态和载体位置,
但在室内等GNSS信号失锁的环境下,
SLAM算法会融合LiDAR和INS数据,
通过回环检测和后端优化算法,
获得载体位姿的最优一致估计,
从而实现室内外一体的三维数据采集。
“它和常规的激光雷达有什么区别?”
激光雷达定位主要依赖GNSS,
通过GNSS和INS融合解算获得载体的位置姿态,
并且与激光数据融合后获得三维点云。
SLAM则是通过特征匹配算法来恢复运动轨迹,
并结合IMU测量数据,
处理优化得到平差后的位置姿态,
再与激光数据融合后生成三维点云。
“它的精度如何?”
对于SLAM背包的精度,
很多人会有一个顾虑:
“走路坐标跳动太大,
会不会影响SLAM精度?”
答案:不会。
只要严格按照作业规范操作,不会影响精度。
为此我们以华测最新的自研SLAM背包为例,
特地做了两期精度评估,结果如下:
1.某办公园区
精度评估流程:
使用全站仪采集整个园区,共测量50个控制点;
选择均匀分布的7个控制点转到绝对坐标;
使用32个控制点进行精度验证。
验证结果如下:
2.某科技园地下车库
精度评估流程:
使用全站仪从室外引入地下车库,共40个数据点;
选择7个均匀分布控制点转到绝对坐标;
选择14个控制点计算精度。
验证结果如下:
总结:近距离扫描(50m内)的精度可以达到5cm。
那么这款SLAM背包还有哪些特点?
特点一:双激光头设计,超大视角
SL-100D移动背包扫描系统
带着一双“慧眼”,双VLP-16扫描头的配置一秒内可获取60万点,
360°的视场角让作业视野更广阔,100m的测程可以满足多种场景应用!

特点二:一体化背负设计,拆装简单
专业一体化的背负系统,采用人体工学设计,背负舒适。
背板坚固耐用,设备拆装简单,
双电池配置不间断供电(支持热插拔),
有效保证作业时间!
特点三:3D点云实时预览,一手掌控
手机端采集界面展示
拥有完全自主创新的SLAM后端整体优化核心算法,
处理速度快(从解算点云到全局优化只需采集时间的2-3倍),
并且典型场景绝对精度可以提升30%!
特点五:灵活集成,多元配置
室内外一体无缝切换,设备可拆卸,
支持多载体,并支持多种国内外不同类型激光、
相机传感器的灵活集成,形成多元化配置!
SLAM有哪些应用?
1.城市地下空间
用于地下车库车位数量统计、
地下公共设施三维模型制作、
高精度三维地图绘制与更新等。
用于巷道空区三维测量、体积计算、形变分析等。
3. 不动产调查
包括地籍测量、地形勘察测绘、城乡土地调查等。
它还可以有更多的应用,
电力勘测、林业调查、建筑立面测量、
工程测量、数字场馆、铁路勘测、
灾后调查、地形变化检测……
应用多多,不胜枚举。
华测自2016年以来,持续在移动测绘领域进行投入,为了满足了国内外不同行业客户的不同需求,先后推出了多款移动三维激光产品,从AS系列的多平台激光雷达,到MS系列的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再到去年在德国InterGeo发布的Alpha3D,不同配置的多元化产品满足了国内外不同行业客户的多种需求。
今天这款SL-100D移动背包扫描系统,满足室内外一体化的场景动态重建。如果您对室内以及地下空间等无GNSS信号区域测量解决方案感兴趣,欢迎拨打400-620-6818进行咨询。